昆山市实验小学欢迎您!

详情信息

首页 > 详情信息

核心素养观下智慧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报告及立项证书)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7日]
 

一、研究背景

(一)源于社会发展的呼唤和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这一时代的来临,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与无限增长的知识“赛跑”,人就会一直被知识所控制,并最终沦为知识的奴隶。对于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知识,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有智慧。对于社会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也就是“智慧的人”,智慧必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这正如国际未来学研究所儒佛内尔博士所说:“明天的资本,就是智慧”。

智慧教育是教育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热点,它的出现是为了实现教学过程更加自主、更加灵活、更加沉浸,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为师生构建一个基于未来的学习环境。

当前,智慧教育的声音已经渐行渐响,智慧教育的实践正在生根发芽,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智慧的人”,便成了我们教育的目标。

(二)源于学校文化的传承和提炼

 “十二五”期间,我校进行“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智慧课堂实践研究”。。五年的研究,我们明确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集大成“智慧的人”是我们教育教学最终的目标;健康、得体是我们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定教,随学而导”是我们智慧课堂的教学思想;“严谨、高效;精致、灵动”是我们智慧课堂的教学风格。我们虽然有了措施有了“智慧包”管理机制,有了智慧课堂提效模式,智慧课堂操作模式已初步形成,也有了一批“严谨、高效;精致、灵动”的优质课和一些教科研成果,但成果不是非常显著。

我们的教育品牌是“智慧实小”,它有五大目标:追求智慧教育;构建智慧校园;打造智慧课堂;成就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之前研究的“十二五”课题——“以培养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智慧课堂实践研究” 属于打造智慧课堂系列,研究中我们发现,追求智慧教育;构建智慧校园;打造智慧课堂;成就智慧教师;培育智慧学生这五大目标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十三五”期间我们将逐步提高其它四大目标研究的分量。

    核心素养问题已然成为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毫无疑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世界各国及地区制定教育政策、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和探索教育实践的中心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与核心,延伸提炼,这样的智慧教育实践研究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核心素养

通览国内学者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最基础、最普遍的素质。这种素养不单单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习得,更注重学生内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不限于某一学科,它是跨学科而存在的一种素养。核心素养对学生在学习、身心发展和社会运转等方面均能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明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2.智慧教育

我国学者靖国平认为,智慧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智慧教育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智力的教育”或“智育”。广义的是由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实践智慧高度综合的智慧体系,这三个方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联系,广义的智慧教育就是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I

我国学者屈志君认为智慧教育既具有“教育的智慧”属性,还具有“信息技术智慧”属性。信息技术属性是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和人的智慧发展。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学习环境,形成优质教学内容和合理资源分配机制,多层次培养并提高学习者信息化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智慧教育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赋予学生智慧。一个完整的智慧教育系统,必须包括教师、数字资源、信息学习环境和学习者。在教育系统中,知识的传递是连接师生的桥梁,是整个教育过程中重要的因素。知识传递是以学习活动为媒介的,学习活动主要由:学习者、教师、资源、评价、工具五个维度而展开。我们认同屈志君对“智慧教育”的理解,因此,我们所研究的智慧教育分别从学习环境、教师、学习者、工具、评价五个维度展开。

“核心素养观下智慧教育的实践研究”其内涵就是: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创设智慧校园(学习环境)、成就智慧教师(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学习者)、建立学习工具(工具)、构建多元评价(评价)等实践研究,实现“智慧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智慧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在我国,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智慧”观。在国外,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古希腊智者派就建立了以心智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启智教育。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得到社会普遍重视,启智教育逐渐被以获取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主义教育所替代。然而,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一个人最关键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智慧”和“智慧教育”又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自上世纪90年代来,国内外对“智慧教育”的研究再次兴起,世界发达国家,在教育目标中,普遍重视学生智慧的培养;在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发表言论,阐述“智慧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的来看,专家学者们所论述的多侧重于理论层面,“智慧教育”多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和理念被提出,在具体实践层面涉及较少。本世纪初,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我国有部分学校开展了该领域课题的研究,如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的《小学智慧教育实践研究》、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的《课堂教学智慧化研究》等。但是,这些研究也多处在探索和研究的初始阶段。

近10年,从文献资料看,目前智慧教育备受重视,世界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已步入智慧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新阶段。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改革的新发展,近年来有关智慧教育的研究越来越火热。我国学者屈志君认为智慧教育既具有“教育的智慧”属性,还具有“信息技术智慧”属性。信息技术属性是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和人的智慧发展。其他学者们纷纷对智慧教育的内涵特征、体系架构、发展路径、环境构建、应用实践等方面都做了研究,但是对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智慧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技术方面的研究较少,且研究中技术与理论相分离的情况比较明显。不少问题已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即国内智慧教育提出和研究时间较短,且国内尚无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还没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智慧教育基本体系架构。二是缺乏机构。即智慧教育缺乏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使得系统性的研究方案不易得到相应解决,进而使得智慧教育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处在低端状态。三是缺少人才。即注重硬件的建设,忽视了人才的培养等“软实力”的发展,创新人才的系统培养是当前智慧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四是缺乏标准和规范。即缺乏相关的智慧教育应用标准和对技术规范使用的要求,使得产品与产品、产品与多种终端之间无法兼容,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五是缺失引擎。本可以为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发展的一些新设计、新技术,由于引擎缺乏创新,转化平台得不到充分利用。六是缺失链条。如要实现智慧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一条“绿色”的产业链,正是由于缺乏这种产业链,致使智慧教育难以普及。七是缺少教育体制保障。由于智慧教育提出的时间较短,原有的教育体制与智慧教育还有诸多不适应。

智慧教育发展历史虽然还比较短暂,但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引领教育融合创新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智慧教育充满了期望。智慧教育代表着未来教育形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全新的研究热点,我国智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尚处在起步阶段,智慧教育的发展很多方面还不太成熟,但智慧教育的目标为教育人带来了无限的创新空间,需要我们坚定信心多方努力,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建设条件不断开拓创新。

2.核心素养观下的智慧教育实践研究》研究的价值

(1)体现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我们认为,追求智慧教育符合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我们追求智慧教育的基本理念。

(2)丰富了“智慧教育”的内涵

考察国内和我校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我校的研究更具实践意义。什么是智慧,虽然有很多的定义,但核心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终目标,追求智慧教育更具操作性,能极大地丰富“智慧教育”的理念内涵。

(3)落实了“核心素养”的研究

我国目前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实施的学校屈指可数。在这方面,仅有的经验当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的实践探索为参考和借鉴模板。有人认为只有某一理论成熟、完善之后才可付诸实施,这种想法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理论与实践自身的特性。国外在核心素养实施方面仍处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我们要敢于尝试,开展核心素养实施的实践研究,借此进行经验总结,提供可操作的模式。加强核心素养的实践和实证研究,可能会面临诸多困惑和难题,可正是在这样具体操作实施基础上,才能促进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丰富和提升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层次。

(4)彰显了“智慧实小”的品牌

通过传承和提炼我校发展历程中的办学经验,我们以“智慧实小”这一品牌全面阐释实小昨天的历史、今天的现实、明天的理想。通过《核心素养观下的智慧教育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不断促进教师、学生、学校三方面可持续发展,全力锻造“智慧实小”优质教育品牌,办学思想和发展思路在实践中不断系统化,并成为全体师生共同追求的价值取向。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1.研究目标

核心素养观下的智慧教育实践研究,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实现智慧教育为目标的实践研究。在智慧教育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将研究目标分为:

(1)创设智慧校园,优化智能学习环境

(2)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启迪学习智慧,张扬学生个性发展

(4)丰富学习工具,保证智慧教育高效

(5)构建多元评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智慧校园环境创设研究

智慧校园能预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自动识别学习者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自动感应并记录学习过程,合理评价学习效果,并给出及时合理的引导,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者学习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我们进行智慧校园学习环境的创设研究,以能智能感应学习资源需求,通过追求优质资源建设、优质的云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来实现学习方式的智慧创新变革。具体研究内容为:

A.网络支撑下的校本教研体系研究

B.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研究

C.教师教科研“智慧包”研究

D.云平台建设完善研究

E.“智慧实小信息一卡通”项目研究

(2)教师教育智慧成长研究

我们将围绕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若干要素,对教师在常态下,教材钻研、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机智等方面的实际行为展开研究;而对其中的课堂教学机智,又将着重从学生兴趣习惯培养(科学严谨)、课堂资源高效利用(高效课堂)、教师主导得体(精致简约)、师生情感智慧互动(灵动天成)等方面去研究不同教学行为表现,及其所产生的相应教学效应(效果),从中发现教师哪些教学行为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最佳发展,哪些教学行为有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会妨碍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最佳发展。

通过这一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内在规律,以便通过样本经验带动群体走以提高教学智慧为核心取向的专业成长之路。具体研究内容:

A.智慧教师师德修养研究

B.智慧教师科研实践研究

C.智慧教师课堂教学研究

D.智慧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E.智慧教师教学风格研究

(3)学生学习智慧开启研究

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智慧的人”,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这一研究主要是为了发现学生学习智慧开启的基本过程及其内在规律。具体研究内容为:

A.智慧学生兴趣习惯研究

B.智慧学生方法能力研究

C.智慧学生态度情感研究

D.智慧学生互动倾听研究

E.智慧学生个性自由研究

(4)学习工具有效建立研究

学习工具应针对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侧重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习活动的组织上,而不是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构建教学环境中去。应能够根据学科共性、基础性知识点的需要,为师生提供大量学科素材和基础性的教学支撑工具。

这一研究教师提供给学生个性化学习工具进行知识获取、训练提升、学习数据统计分析,以实现教师有效备课、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监控与评价,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训练与测试等提供有效支撑,从而保证高效的智慧教育。

第一层面,进行学习工具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研究。我们将对学习工具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归纳,通过教师的自身反思和借鉴有关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概括提升,来揭示学习工具与教学效果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从而让教师对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两者的不同特征形成一种经验形态的认识,并初步明确改善教学行为、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智慧的行动方向。

第二层面,进行学习工具的具体呈现方式研究。我们将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依托已有的经验,学习并汲取已有的智慧教学理论营养,同时自觉争取专家引领,建立更为有效的学习工具。我们主要考虑这几个方面:

A.改进呈现行为,研究工具设计的智慧

B.锤炼教学语言,研究启发引导的智慧

C.优化课程形态,研究资源利用的智慧

D.提高专业素养,研究工具互动的智慧

(5)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评价需要由分科知识的评价转向基于核心素养领域的评价,评价方法则要求多元化。一方面,多元评价的结果可以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另一方面,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助于全面把握综合素养的具体内涵,科学确定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A.关注个性差异,研究自由张扬的智慧

B.体验成功喜悦,研究快乐评价的智慧

C.记录活动过程,研究成长路径的智慧

D.细化评价指标,研究档案收集的智慧

五、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1)本课题研究在省、市教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成立课题研究组,规划课题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具体落实课题研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论证与指导,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

(2)本课题将确立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体育、信息技术8个课题研究组,根据研究重点,充分发挥各学科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优势,进行子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得到落实。

(3)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智慧教育、核心素养、新课程理念等方面理论知识,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

(4)将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用“智慧实小”指导学校的整体规划,将课题研究与学校建设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确立课题,撰写研究方案,组织专家论证、修改、完善方案。分解落实一级子课题,进行培训、教师申报二级子课题。

(2)实施阶段(2017年4月—2020年9月):全面开展实验研究,每学期认真做好一次总结,在总结中调控、修正研究思路,并及时发现典型,通过举行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中期成果展示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阶段性实验成果,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3)总结阶段(2020年10月—2020年12月):进行课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将成功的经验以各种形式在面上推广。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观察研究法等,并辅个案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将作为本项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贯穿研究的整个过程。具体来说,将在完成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智慧表现形态的初步认识,展开一个系列的行动研究:

行动构想→行动尝试→行动分析→行动修正→行动完善

行动构想,即教师根据自己对智慧教育的理解,构想适合自己的智慧教学课堂形态;行动尝试,即教师按照自己所构想的智慧教学课堂形态,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同时,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听课,进行现场观察;行动分析,即教师以独立反思方式或以主题沙龙方式,对自己对同伴的课堂进行审视,挖掘其“智慧”因素,找出其不“智慧”因素,力求从众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逐步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行动修正,即在行动分析的基础上,立即修正初次的行动方案,继续进行尝试实践,扬长避短,让课堂教学一步步走向智慧;行动完善,即经过多个轮回的行动修正,教师的教学智慧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初步掌握智慧教学课堂形态的运作要领,初步形成运用智慧方式进行教学的能力。

其具体形式为:“三环五步”的教科研模式,促进教师智慧成长。

第一轮:自我完善(自我反思)

第一步:反复听课(录像或录音----自录自看)

第二步:全面分析(找资料,设计观察表等)

第三步:提出风格(写出成长阶段小结,就是根据以上两个环节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步:提出主题:(1.自己初步的教学风格用一句来表达;2.提出符合自己专业发展及学生成长的小课题研究)

第五步:破茧展示:(上课、讲座或其他成果展示---组内)

第二轮:头脑风暴(团队协作)

第一步:观察听课(现场观课及录像诊课----组内老师一起诊断)

第二步:全面诊断(听课老师一起分析、找资料,设计观察表等)

第三步:提炼风格(修改成长阶段小结,就是根据以上两个环节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步:提炼主题:(1.修改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一句来表达;2.修改提出符合自己专业发展及学生成长的小课题研究)

第五步:成长展示:(上课、讲座或其他成果展示----校内)

第三轮:智慧提升(专家引领)

第一步:观察听课(现场观课及录像诊课----专家诊断)

第二步:精确诊断(和专家一起修改设计观察表等)

第三步:明确风格(修改成长阶段小结,就是根据以上两个环节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四步:明确主题:(1.修改自己的教学风格用一句来表达;2.修改提出符合自己专业发展及学生成长的小课题研究)

第五步:鹰击长空:(上课、讲座或其他成果展示----昆山市级以上)

(2)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重点在方案制定、理性论证阶段运用,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之中也经常运用,旨在研读智慧、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有关的研究论文和研究论著,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指导和鉴别我们的课题研究,也以我们的课题研究实践,去鉴别已有的研究成果,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对比中,为我们的课题研究寻求丰富的背景理论和明确的发展路向。

(3)观察研究法

观察研究法也是贯穿整个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在了解教师教学行为现状的过程中,在教师之间相互合作、分析课堂教学情况的过程中,在考察教师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影响的过程中,均需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听、看等有的放矢的观察活动,从中获得真实的一手材料。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的智慧成长研究,做法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崭露头角发展势头良好的典型教师和学生,建立个人发展档案,确定几个重要指标,课题组在进行面上研究的同时,对这些典型教师和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研究,记录其相应发展素材,到课题研究后期,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提升,从中发现智慧教师和智慧学生的成长轨迹和规律。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我们赞同学者屈志君的观点:智慧教育既具有“教育的智慧”属性,还具有“信息技术智慧”属性。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学习环境,形成优质教学内容和合理资源分配机制,多层次培养并提高学习者信息化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一个完整的智慧教育系统,必须包括教师、数字资源、信息学习环境和学习者。因此,我们所研究的智慧教育分别从学习环境、教师、学习者、工具、评价五个维度展开。

我们进行的“核心素养观下智慧教育的实践研究”是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创设智慧校园(学习环境)、培养智慧教师(教师)、培育智慧学生(学习者)、建立学习工具(工具)、构建多元评价(评价)等实践研究,实现“智慧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可能的创新之处:

(1)充实丰富“智慧教育”内涵

考察国内和我校的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我校的研究更具实践意义。什么是智慧,虽然有很多的定义,但核心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终目标,追求智慧教育更具操作性,能极大地丰富“智慧教育”的理念内涵。

(2)总结提炼“智慧教育”模式

国内智慧教育提出和研究时间较短,且国内尚无一个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还没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智慧教育基本体系架构。所以,我们开展智慧教育的实践研究,借此进行经验总结,以期提炼出更具操作性的智慧教育模式。

(3)落实践行“核心素养”框架

我国目前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实施的学校屈指可数。在这方面,仅有的经验当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的实践探索为参考和借鉴模板。有人认为只有某一理论成熟、完善之后才可付诸实施,这种想法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理论与实践自身的特性。国外在核心素养实施方面仍处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我们要敢于尝试,落实践行我国的“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加强核心素养的实践和实证研究,可能会面临诸多困惑和难题,可正是在这样具体操作实施基础上,才能促进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丰富和提升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层次。

七、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1.中期成果报告

研究报告

2018.12

2.阶段性经验总结

研究报告

2019.10

3.个案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19.10

4.“智慧石”教师反思、心得汇编

成果集

2020.06

5.“智慧路”教师典型案例汇编

成果集

2020.06

最终成果

1.课题最终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0.10

2.“智慧树”教师优秀成果汇编

成果集

2020.12

3.“智慧果”学生成果集

成果集

2020.12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一)核心组成员研究能力情况

本课题由我校校长担任第一主持人,教科主任为第二主持人,校长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教科主任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8位核心人员中有苏州市名教师2名,苏州市学科带头人2名,昆山市学科、学术带头人3名,昆山市教学能手1名,有6位是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组的核心人员。整个课题组研究经历丰富、研究能力教强。

1.课题指导组:蔡守龙、王一军、张肇丰、徐士强、殷建华、丁宇红、徐燕萍、许春生、张敏华等。

2.课题核心成员:

俞培菊、黄红梅、周贤鑫、顾忆恩、吴丽萍、赵斌、姜敏、许春霞

(二)研究基础

    1.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他的《心智结构》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人有七种智能。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备所有智慧元素,大多数可以发展到本身的胜任的水准;智慧通常以复杂的方式统合运作;每一项智慧都有多种表现智慧的方式。这一理论为我们追求智慧教育、打造智慧课堂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理解多元智力理论,理解这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和“评价观”,将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和促使每个孩子不同的智慧才华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2.大成智慧理论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书信,提出了 “大成智慧”的概念,其核心是科学与哲学的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利用现代信息网络、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方式,集古今中外有关经验、知识、智慧之大成。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利用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下苦功夫掌握广博的知识、经验,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善于思考,反复实践,努力树立起反映新世纪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方法论,这样才可能真正集古今中外知识之大成,获得大成智慧与创造的灵感,有所开拓、有所创新。它包含知识、情感和智慧三个层面。“大成智慧”理论为我们在信息社会里如何追求智慧教育、打造智慧课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3.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索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富有个性的学习方式。

4.大量文献检索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进行文献统计,选用标准检索,检索项设为“篇名”,以“智慧教育”作为关键词,通过系统默认的精确匹配,共检索到以“智慧教育”为篇名的文献 221 篇(2016 年 11 月 22 日检索)。我们通过挑选、阅读,从中提炼总结观点。

(三)研究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开展,特拟订如下保障措施。

1.理论学习

围绕研究课题,确定相关理论专著作为教师的必读书目;教科室定期搜集印发有关理论专辑,供教师研读;每月撰写一篇以上学习心得和教学反思。通过以上措施,使教师在观念上更新、理念上提升、知识上丰富,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2.制度保证

①课题申报立项制度        ②课题研究通报会制度

③教育科研成果撰写条例    ④教育科研成果撰写补充条例

⑤学术成果评选办法        ⑥课题组管理制度

⑦课题评估结题制度        ⑧“教科研先进”和“优秀课题组”评选制度

3.资金保证

对课题研究拨专项资金,力保研究顺利进行,早出成果。

 

球王会体育平台